日前,兵團辦公廳印發《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充分挖掘社會資本潛力,促進社會資本參與兵團生態保護修復。
《意見》明確了社會資本參與兵團生態保護修復的領域,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河湖濕地、荒漠、自然保護地、農田、城鎮、礦山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探索發展生態產業等八大領域;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的投資、設計、修復、管護等全過程,圍繞生態保護修復開展生態產品開發、科技創新、技術服務等活動,對區域生態保護修復進行全生命周期運營管護。
《意見》明確,社會資本投資主體可通過自主投資、公益參與等多種模式參與兵團生態保護修復。自主投資模式,由社會資本單獨或以聯合體、產業聯盟等形式出資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公益參與模式,鼓勵公益組織、個人等與政府及其他部門合作,參與生態保護修復。
根據《意見》,兵團將結合實際,在規劃管控、產權激勵、財稅支持、金融扶持等方面出臺多項支持政策,推動生態保護修復高質量發展。在規劃管控方面,各師市將生態保護修復重點項目和相關產業發展的空間需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實施方案編制等;在產權激勵方面,對集中連片開展生態修復達到一定規模和預期目標的社會資本投資主體,允許依法依規取得一定份額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從事旅游、康養、體育、設施農業等產業開發。
《意見》提出,兵團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各師市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形成協同推進的工作合力;發揮骨干企業帶頭引領作用,搭建混合所有制企業等合作平臺,促進各類資本和產業協同;優化監管服務,做好宣傳引導,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形成生態保護修復全民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