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忙時節,“綠色長城看兵團·環塔行”全媒體報道團隊一行在三師五十四團遇到了一位“風一樣的女子”,她叫李松英,今年40歲。
大眼睛、高鼻梁,臉上布滿烈日留下的赭紅,笑起來牙齒整潔而漂亮。別看她身形瘦弱,干起農活來利索極了。
初見李松英,記者被她的笑容所感染,也因她的忙碌而好奇。從天亮到夜深,她一直在干活或去干活的路上。一開始,和記者交流時,她總是顯得有些“冷淡”。
帶著好奇,10月12日一大早,記者跟著李松英,完整體驗了她一天的生活。
今年,李松英家種了60畝油莎豆,管理40畝蘋果園。眼下,正值油莎豆收獲季,一家人迎來一年中最忙的時候。
一個多月前,她家買了臺嶄新的油莎豆收獲機。丈夫替人收豆子,李松英運豆子。當然,自家地里的活兒也不能落下。
早上10點,坐上3米高的拖拉機,李松英的一天在“哐哐當當”聲中熱鬧開啟。喂完雞鴨,李松英便趕到自家的油莎豆地里收拾滴灌帶,為過幾日的收獲做準備。下午4點,她又和丈夫一起,幫其他職工收油莎豆。
從電動車到三輪車、拖拉機,從兩輪到六輪,李松英自如地穿梭在阡陌之間,好像沒有她不能駕馭的車型。
一直忙到晚上9點,李松英又回到收油莎豆的地里。她隨意坐在一處田埂上,吃起早已涼透的拌面。面條坨成一塊,她便倒了些涼水進去攪開,匆匆吃了幾口,又趕時間繼續拉運油莎豆。
晚上11點半,結束了地里的工作,她騎上電動車,趕到蘋果園關好雞棚的門,再跑到倉庫給顧客打包預訂好的油莎豆。趁著挑揀豆子的間隙,李松英終于有空跟我們聊了起來。
“從老家跑到沙窩窩里種地,剛開始,父母不太支持我?!崩钏捎⒄f,2017年冬天,她只身帶著大女兒從甘肅來到五十四團“考察”。來了,便決定不走了。
父母拗不過她,次年,她和全家人都來到了五十四團。
“我第一次到五十四團,當時就想,這么短的時間內,能在沙漠里建成一片房子,未來發展空間肯定很大。趁著年輕,我想多試試?!崩钏捎⒄f,更重要的是,團場學校、醫院等各類設施完善,一家人都能住在一起。
原來,李松英的老家在村子里,孩子上學則在相距近20公里的鎮上。為了上學方便,李松英的父母要帶著孩子在鎮上租房住。
“一家人能在一起,怎么樣都好?!被貞浲?,李松英眼眶紅了。
五十四團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土地資源稟賦差,種植過棉花、玉米等作物,均以失敗告終。2017年,經多方考察,該團試種了3000畝耐堿耐旱的油莎豆,效果不錯。
2019年,五十四團將油莎豆產業確立為優勢產業,不斷擴大種植規模。目前,該團油莎豆種植面積達1.61萬畝,是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油莎豆種植示范基地。
五十四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李銀瓊介紹,油莎豆是一種集糧、油、飼草于一體的農作物,草葉是優質的牲畜飼料,豆子可磨粉、榨油、釀酒,經濟價值較高。
“油莎豆根系發達,能扎根至地下60厘米,防風治沙效果明顯。同時,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為種植其他作物積蓄地力?!崩钽y瓊說。
每年9月,茂盛的油莎草能長至半人高,從空中俯瞰,好似一片沙漠中的綠色“草原”。
近年來,團場的生態環境也持續改善。據統計,2022年,五十四團7級以上大風天數較建團之初減少了三分之一,綠化覆蓋率從過去的8%提升至50%。
李松英是五十四團最早種植油莎豆的職工之一,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種植技術??恐N植油莎豆,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
忙碌之余,李松英還堅持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分享自己的生活,銷售油莎豆,現在成了有著3萬粉絲的博主。她小小的身板里,似乎蘊藏著無限的能量。
“我是個閑不下來的人,勤勞的人不怕沒有飯吃?!崩钏捎⑿χ鴮τ浾哒f。
這就是李松英,膽大、樂觀又勤勞,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奮斗,樸實得像一株田間的油莎草:抵御風沙,結出甜蜜;向下扎根,向上生長。(李志偉 劉美惠子 通訊員 奉正云 黃斌)